3月22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营山医院眼科门诊发生了一幕暖心喜悦的场景!89岁高龄的抗美援朝老兵罗登余老人在家人的陪伴下,来为眼科主任吴小辉送上表示感激的锦旗。
70年前,为了保家卫国,罗登余远离故乡,成为了一名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历经生死浴血奋战,本该安享晚年的他,却在两年前出现左眼视力逐渐下降,且病情持续加重,今年已经完全看不清,再加上右眼已完全失明,给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家人也十分担忧。
在老伴的鼓励和子女的陪伴下,罗登余于3月15日来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营山医院眼科就医。经一系列眼科检查,老人被诊断左眼白内障。眼科主任吴小辉就患者病情与老人及其家属沟通同意后,决定第二天就为老人实施微创白内障手术,帮助老人恢复光明。
左眼术前照片,晶状体已完全浑浊、视力:数指
左眼术后照片,置入人工晶体,视力:0.8
“这个手术理解起来其实很简单,就是在眼部麻醉后,超声乳化吸除原浑浊晶体,再植入一枚+19.5D人工晶体,完成视觉功能重建!”吴小辉回忆道,“手术非常成功,0失血、0输液,全程只用了10分钟!”
3月16日手术现场
3月17日,术后第一天早上,打开包眼的纱布,老人激动地表示已经能看清楚东西了,左眼视力指数已经恢复到0.8。
3月22日(术后第五天),罗登余老人携带着精心准备的锦旗,来到医院复查,也就出现了开篇的一幕。老人及家属紧紧握着吴小辉医生的手,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老人儿子激动地说:“吴医生的技术是好样的!非常感谢他帮我们家老爷子恢复了正常生活,也感谢眼科医生和所有照顾老人的护士们!”
“现在的和平与繁荣,是你们革命前辈在战争中奋斗出来的!作为人民的医院、人民的医生,理当保护好你们的身体健康!”吴小辉动情说到。临别之际,吴小辉还细心地给老人叮嘱眼部护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吴小辉为罗登余老人复查
白内障
白内障是由于晶状体混浊导致的视觉障碍性疾病,是全球第一致盲性眼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特别是50岁以上)。
白内障的早期症状一般不明显,仅为轻度的视物模糊,患者可能误以为是老花眼或眼疲劳所致,极易漏诊,但是随病情发展,患者最终可完全失明甚至出现诸多并发症。
眼科主任吴小辉提醒,“如果出现视力改变(如视物模糊、重影等),需要及时到眼科就诊。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等高危人群更应该时刻关注视力变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