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感染出现白肺?听听华西营医呼吸科专家怎么说
点击量:0


新冠疫情的影响下

很多人都成了小阳人

“白肺”逐渐成为众人议论的热词

什么是白肺?哪些人容易发展成白肺?什么情况应该高度重视?白肺可以预防吗?针对群众关注的热点话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营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罗小波特别作答。


什么是“白肺”?

罗小波:患者肺部影像(CT或X光)检查呈现出大范围的白色影像区,在临床工作中口语化称之为“白肺”。白色影像出现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炎症或肿瘤。在目前这段时期,大多数白肺患者是由于新冠病毒感染引发的肺炎,导致炎性液体或炎性异常组织填充正常肺泡腔,这些被填充的部分在胸片中就会呈现出白色。

(举例:插入一个白肺CT照片,一笔带过X患者年龄及白肺严重程度)


哪些人容易发展成白肺?

罗小波:2022年12月以来,我院共收治白肺患者X例,从病例情况分析来看,其中多为新冠重症、危重症高危人群。总体来说,以下四类人群在新冠感染上应该注重防范、及时诊治:

大于65岁的老年人

没有接种过新冠疫苗的人

各种慢性疾病患者(如心血管疾病、慢性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神经认知障碍、肥胖症等)

各类免疫抑制人群(如正在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抑制剂的人,有先天性免疫疾病者)


哪些症状应该高度重视?

罗小波:当患者出现以下情况,须及时就医,接受胸部X线或CT检查:

咳嗽:阳康后除了咳嗽之外还有如发烧、咳血,或持续时间过长的慢性咳嗽,症状愈发加重等情况,需要引起重视。

呼吸困难:患者胸闷、呼吸急促、大喘气等现象。

精神状态差:老年人出现意识不清、不爱说话、不想吃饭、不想动、嘴唇发绀等情况。

血氧饱和度低:正常人群指标应该高于95%,血氧饱和度检测低于93%则需要引起一定重视,但一些有慢性肺部疾病患者可能已经耐受,指标也会低于93%。而老年人低于95%最好到医院做CT检查。同时要特别注意的是,部分老年人基础体温偏低,感染后可能不发烧或轻微低烧,一定要重点观察体温、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变化,保持警惕性。


白肺严重吗?

罗小波:白肺出现,属于比较严重的情况,一般预示着肺部被炎症所浸润患者的肺部正常功能会下降,甚至会出现肺衰竭,严重者会因肺衰竭而死亡,因此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出现白肺较为严重。


“白肺”治疗后可以转为正常肺吗?

罗小波:我院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对于肺炎引发的“白肺”主要治疗手段有抗病毒、激素抗炎、免疫支持、呼吸支持等方式。

白肺可以预防吗?

罗小波:白肺不能预防,只能预警。病毒性肺炎造成的“白肺”不是立刻就会形成的,一般会在两三天之前都有一些信号预警,大家一定要留意到。尤其是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和老年人,及时监测氧饱和度,一旦发现静息状态下的血氧饱和度低于93%,应该及时就医。如果没有监测仪器的情况下,一定要多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呼吸频次——在休息状态下,一分钟时间内患者呼吸如果超过30次,也需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