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装影视剧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主人公身患“痨病”,弱不禁风的模样,并且身边人也常对其避之不及,唯恐恶疾上身。
其实,“痨病”就是我们熟悉的结核病。它不仅是一种古老的疾病,还曾在全世界广泛流行,夺去了数亿人的生命。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病,15~35岁的青少年是结核病的高发年龄。
3月24日是第27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主题为“生命至上,全力投入,终结结核”。
(一)什么是结核病?
肺结核在我国是危害很严重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每个人都有可能被传染。引起肺结核的元凶是一种叫结核杆菌的细菌,它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和致病性。
(二)结核病传播途径?
结核病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源是排菌的肺结核患者。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咳嗽、打喷嚏、唱歌、大声说话时,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在空气中形成气雾(或称为飞沫),健康人吸入带有结核菌的飞沫即可能受到感染。
(三)肺结核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肺结核的主要症状有咳嗽、咳痰,咯血或血痰,有的人会有低烧、盗汗、胸痛、食欲差、疲乏和消瘦等。有咳嗽、咳痰2周及以上,咯血或血痰等症状的人,通常叫肺结核可疑症状者。
(四)肺结核需要进行哪些检查?
检查的方法主要有结核分枝杆菌检查和胸部影像学检查。实验室结核分枝杆菌检查包括针对痰液等标本,进行涂片、培养和快速分子生物学检查,准确性较高。就诊者应按照医生的要求,留取合格的痰标本或其他标本。
(五)肺结核可以治愈吗?
肺结核患者坚持规律用药并完成规定的疗程后,绝大多数患者可以被治愈。任何治疗的改变应通过医生决定,如果不按时服药、不完成疗程,易造成结核菌耐药。一旦发生耐药,疗程会延长且容易导致治疗失败。
(六)肺结核患者在治疗期间应注意什么?
一旦被诊断为肺结核,要尽早接受正规的抗结核治疗,遵从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树立信心;注意休息和加强营养;注意个人卫生,不要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掩住口鼻;尽量减少外出,必须外出时需佩戴口罩。
(七)肺结核治愈后还有传染性吗?
肺结核患者经过规范治疗,通常情况下传染性会很快下降,接受治疗数周后,痰内结核菌将明显减少,多无传染性。肺结核患者按照规定的治疗方案完成全疗程,达到治愈标准后,痰中查不到结核菌,就不再有传染性。
(八)人体感染结核杆菌后就会发病吗?
人体一旦感染结核菌后,将终身携带病菌,约有10%-15%的感染者会在一定条件下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成为新患者并继续传染给其他人。
(九)肺结核的易感人群
一般来说,所有人都是肺结核的易感人群。免疫力低下的人感染结核菌后更容易发病,如幼儿、老年人、尘肺患者、糖尿病患者、胃切除术的人、HIV(艾滋病毒)感染者,以及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等,体弱多病、营养不良、体型消瘦的人也容易发生肺结核。
(十)怎样预防结核病?
任何疾病的预防都胜于一切,结核病也不例外。
增强免疫力。对于婴儿来说,最好的方法就是接种卡介苗,一般来说新生婴儿一出生就应该接种;对于成人来说,应在饮食与运动上面来增强自身免疫力,多吃蔬果、多晒太阳、戒烟戒酒准没错。
讲究卫生。平时居住的地方多开窗户通风、多打扫卫生,同时要勤洗手。不管在哪里,都要养成不随地吐痰的好习惯。
远离喷嚏源。尽量少去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注意回避打喷嚏、咳嗽等“潜在源头”,高发时可考虑戴口罩出门。
身体检查。定期的健康体检也是必要的,特别是糖尿病、艾滋病等患者,一定要控制好病情。在这些基础上,还要注意作息规律。如果连续咳嗽2周,或咳嗽有痰、带血丝,就要到医院好好检查检查了。
结核病可治可防
没必要“谈核色变”
最后总结
肺结核"三知三要"
三知:
一知:肺结核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人人都有可能被感染。
二知:出现咳嗽、咳痰,持续2周以上,应高度怀疑得了肺结核。
三知:耐药肺结核治愈率低,治疗费用高,社会危害大。
三要:
一要:怀疑得了肺结核,要及时到当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就诊。
二要:肺结核病人不随地吐痰,要戴口罩,减少肺结核的传播。
三要:按医生要求,要全程规范治疗,避免耐药肺结核的发生。
来源:人民网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营山医院是营山县结核病定点医院,开设结核病专病门诊,负责结核病的预防、筛查、诊断、治疗、随访及健康教育等相关工作。门诊由传染病专职医师坐诊,具备独特的专业优势,同时拥有一流检测设备,竭诚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便捷医疗服务。
咨询电话:0817-8271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