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的乐乐(化名)在洗澡和如厕时
多次发现自己右侧睾丸竟然“时隐时现”
一会儿能摸到,一会儿又神秘消失!
这天晚上,情况再次发生,乐乐终于给父母讲了病症,这可把父母吓坏了!
一家人匆忙赶到华西营山医院就医。
超声医学科医生迅速为乐乐进行了详细的检查。令人惊讶的是,在短短几分钟的检查过程中,乐乐的右侧睾丸竟然在阴囊和腹股沟之间来回滑动,足足有5次之多!
最 终
医生确诊乐乐患上了“游走性睾丸”
也就是俗称的“滑动性睾丸”
翌日,乐乐挂号泌尿外科就医。随访半月,乐乐滑动性睾丸的症状仍反复发作。最终,泌尿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秦勇兵与乐乐和家长拟定行微创睾丸下降固定术,3月初(术后2天),乐乐顺利康复出院。
游走性睾丸,又称滑动性睾丸。在胎儿时期,睾丸最初在腹腔内发育,直到怀孕28周左右,才逐渐下降到阴囊内。
而滑动性睾丸的特点是:睾丸可以被手动下拉至阴囊内,但一旦松手,它又会迅速滑回腹股沟区或阴囊上方。
01生育能力下降
阴囊的低温环境(比体温低1-2°C)对精子生成至关重要。若睾丸长期滞留于温度较高的腹股沟,可能影响精子质量和数量,严重时导致不育。
02恶变风险增加
异位睾丸的细胞在高温环境下可能更易癌变(如精原细胞瘤)
03外伤风险
腹股沟位置的睾丸在运动、碰撞或骑跨伤中更易受损,导致血肿或组织挫伤。
泌尿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秦勇兵郑重提醒:
1. 定期随访:儿童期发现游走性睾丸,须每3-6个月到医院检查,观察睾丸位置变化。
2. 手术干预:若青春期后睾丸仍未稳定,推荐行睾丸固定术,属微创手术,切口小、损伤小、恢复快、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避免未来的健康隐患。
3. 成年后监测:未手术者需定期自查和超声检查,警惕肿瘤迹象。
滑动性睾丸虽非急症
但长期危害不容忽视
早期诊断与适时干预
可有效预防生育障碍、扭转坏死等严重后果
同时减轻心理负担
家长及患者应积极就医
避免延误治疗时机
声明:此文仅用于医学医学科普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