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7世界早产儿日】这些“早到的天使”,需要我们加倍呵护
点击量:0


 

为什么会早产?

宝宝这么小,能存活吗?

宝宝出院了,怎么才能照顾好呢?

··· ···

这些问题都是早产宝妈心中的疑虑

今天,新生儿科护士长肖凤

带大家学会更好呵护早产儿

 

有这么一群特殊的宝宝,他们大概想更早的见到爸爸妈妈,便迫不及待的来到了这个世界,他们——就是“早产儿”宝宝。

图片3.png 

早产儿是指胎龄小于37周出生的新生儿。早产儿根据宝宝出生胎龄可分为:

①超早产儿:胎龄<28周;

②极早产儿:胎龄28~31周;

③中期早产儿:胎龄32~33周;

④晚期早产儿:胎龄34~36周。

 

发生早产的原因有很多

主要有以下几种

产妇原因:

①母亲怀孕前的慢性疾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红斑狼疮等。 

②35岁以上的母亲。 

③17岁以下的母亲。 

④有妊娠期合并症的母亲,比如妊娠合并前置胎盘、妊娠合并胎膜早破、宫内感染等。 

 胎儿原因:

先天畸形的婴儿、多胎妊娠(比如双胞胎、三胞胎)等。

 

早产儿通常出生时发育不成熟、体重低,出生后发育落后、患各类疾病的风险更高,出生后需要住院治疗。

图片4.png图片5.png 

出院后家庭的科学护理也可以弥补宫内损失,从而改善其日后健康和生活质量。

那么在家里我们应该怎么照护他们呢?

1. 环境:居住环境要干净卫生,室温建议在24℃-26℃之间,沐浴时室温提高到26℃-28℃。湿度在55%-65%,为宜每日房间自然通风2次,每次半小时。沐浴时水温在39℃-41℃,不宜每日使用沐浴露,清水沐浴即可,沐浴时间不宜过长,以防着凉。宝宝的洗脸巾、洗澡巾、洗脸盆、洗浴盆应严格分开,避免交叉感染。

2. 保持环境相对安静,减少噪音刺激。

3. 避免强光刺激。

4. 限制人员出入:减少不必要的探视,特别是有感染性疾病的人,如感冒、皮肤病患者,应避免与之接触。

5. 实施“袋鼠式护理”和抚触:多与父母亲密接触,每日帮助做抚触。

6. 喂养:母乳是孩子最好的食品,坚持纯母乳喂养。如实在需要添加配方奶,体重低于2kg的宝宝使用早产儿专用配方奶,并严格按照说明配置比例。喂奶后可竖抱轻拍背部拍嗝排出气体,进食后侧卧防止呛奶。

7. 脐带护理:保持清洁干燥,如果潮湿请使用医用酒精或碘伏棉签消毒,如有发红、分泌物,及时就医。

8. 避免感染:宝宝的衣物勤换洗,同时与大人衣物分开洗涤,奶瓶奶嘴等定期消毒。

9. 臀部护理:宝宝的臀部皮肤娇嫩,大小便后及时更换尿布并清洗,并使用护臀膏或婴儿护肤油保护皮肤。如果发生严重的红臀,及时就医寻求医生的帮助。

10. 及时补充营养剂:出生后及时补充维生素AD滴剂,根据儿保评估及时补充铁剂。

 

宝爸宝妈们要记得

不光以上十条家庭护理事项要注意

医生的专业儿保评估也至关重要哦~

动态了解宝宝的生长发育情况

特别是体重增长、眼底筛查

神经系统发育情况等

图片6.png 

建议照顾宝宝的家人要

主动学习了解早产儿宝宝的相关知识

以便更好的照顾宝宝以及更早的发现问题哦